錄音師李桐哲(邱凱偉 飾演)在一次因緣際會中,前往臺灣中部偏遠山區裡的布農族進行錄音的工作。

桐哲原本期望能藉由921地震做一個災後關懷的專題,卻在他進入部落後逐漸被當地人民的生活改變觀念。原來所謂的關懷只是平地人自認為的角度,事實上,當地人民有著他們自己的生活狀態與步調,並不需要桐哲自認為的關懷。

桐哲寄居的林牧師家,收養一個10歲的孩子阿布。阿布在地震中失去了雙親,也因此封閉自己的心靈,拒絕與外界溝通。阿布的老師祖慧(張鈞甯 飾演)在國小除了一般課程的教導,另外也教布農母語的歌謠,希望能為文化傳承貢獻一些力量。祖慧要阿布參加歌謠比賽,希望阿布能藉此開啟心房,卻徒然無功。

林牧師因事離開部落,將阿布暫時交託桐哲,桐哲觀察阿布,並藉由生活的點滴去改變阿布,期望能將阿布封閉的心開啟,去重新接納這個世界的美好。因著桐哲耐心的付出,阿布漸漸卸下防禦,接納新生活。

桐哲與阿布接觸的過程中認識祖慧,祖慧為教育為傳承而努力的單純信念打動桐哲,兩人經由相處漸生情愫。兩人之間對理想對未來的方向有極大的差異,因此最終仍無緣相守。

祖慧的哥哥祖安(小馬 飾演),和大多數布農族人一樣,他有著極佳的音樂天賦,平時愛自己創作歌謠,在一場遊戲中桐哲將祖安的聲音紀錄下來,經由廣播節目播出受到大家鼓勵,祖安開始積極尋求音樂創作的方向,最後也獲得肯定。

這段美好的山居歲月最終仍必須面對現實,桐哲要返回工作崗位,對於阿布、祖慧或祖安等友人,他有許多的不捨。這些人這些聲音,將他長期紛亂的思緒沉澱下來,多年來他一直從外在世界追尋並記錄各種不同的聲音,這一次他終於聆聽到自己內在的聲音,卻無法將它片刻留住。

林牧師用洞悉的眼神安慰桐哲,生命的追尋就是如此,有人終其一生都無法找到追尋的方向,至少他找到了。

桐哲返回現實生活,雖然沒有完成關懷議題的節目,卻在部落與族人生活的過程中,發現另一種生命力。這趟旅程讓他將生命重新歸零,於是他決定放下紛擾的工作,趁自己還能感動的時候,好好的再生活一遍。

電影背景:

本片藉由一位在現代城市生活中的主角,由於工作的需求,使得他離開了『現代文明』的生活,踏入一個迥然不同的原住民文化,本片以天籟之聲伴以藝術的手法,希許能帶給觀影者不同之欣賞角度及多元化觀點來包容異己文化。

故事的主角是一個採集者,他四處採集的聲音,從進入部落採集聲音的過程中,卻意外發現有更值得採集的,其實是生命。

從外在聲音的追尋,到內在自我的發現,這一路,當主角追逐著紀錄所有聲音的同時也開始思索:「即便能錄下世界上所有的聲音,但是否能夠紀錄自己心靈的聲音?」透過山中之旅,最終他聆聽到了心裡的聲音。雖沒有錄下這些聲音,反而選擇將它留在山裡,留在生命的起源之地,這是他對心靈的回應。

九二一地震之後,許多人重新開始思考我們與生命及土地之間的關係,這個思考也是這部影片的思考。

雖然思考的問題本身是嚴肅的,但是在表達上卻不希望是嚴肅的,只想藉著單純的戲劇情節去紀錄這個歷史的傷口,藉由劇中人的生活去反應現實。雖然悲劇已經發生,但是生命的前進並不因此停頓,反而更要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去面對,像劇中的小孩試著開啟心房重新體會生命的美好。

這個故事選定的背景──布農族,最讓人難忘的是以人聲為主的「八部合音」,沒有器樂伴奏,純粹以人聲層疊的和諧旋律,讓人想起中國最早的歌謠──「詩經」,詩經的年代其實與原住民一樣,都以音樂傳達生活裡的每個情緒,音樂就是他們最原始的情感表達。

除了渾然天成的八部合音,布農族還有許多童謠,不論是花蓮卓溪國小、馬遠國小、臺東霧鹿國小或其他更多尚未被發掘的地方,這些朗朗童謠也都有其質樸動人的生命。除此之外,還有年輕人像布農歌手王巨集恩以母語演唱的創作等,也都展現出多元化的生命力。

這部影片要呈現的,除了臺灣的生命力之外,還有一份土地的聲音,希望能藉由這部影片,將那些長期回盪在山谷間的聲音傳出來,讓更多的人聽見。

這部影片表達的另一個主題,就是這個追尋心靈的里程。
相關